每天少吃1克这种调味料,竟然有这么多好处!:调味料

做饭时调味料,自己感觉不够入味,你会不会放点盐再炒一下?

喝汤时调味料,奶奶抱怨有些淡了,你会不会给她的碗里加点盐?

但就是这个司空见惯的小动作,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!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调味料

当然从商店买来 (典哥不是这个意思)……

盐是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,一日三餐的饭菜中总会加一些调味料

不过调味料,下面几类食物中“隐形的盐”却往往被人忽视:

● 调味品:比如酱油、豆瓣酱、榨菜、鸡精、味精、腐乳、蚝油等调味料,它们其中都包含着不少盐;

● “吃起来咸”的加工食品:比如咸货 (咸肉咸鱼咸蛋咸坚果等)、面包、饼干、薯片、海苔、披萨、烧烤、罐头制品等;

● “吃起来不怎么咸”的食品:比如挂面、奶酪、冰淇淋等调味料,香甜味往往会覆盖咸味,但其实“盐值”也很高!

● 大餐:麻辣小龙虾、火锅……这些都会带来“高油+高盐”的双重暴击调味料

那可就太多了调味料

无数研究证实,盐吃多了,会增加 高血压、心脏病、中风等各种心血管的风险[1]调味料

哈佛大学一项涉及50万人的研究发现,长期摄入过量食盐,还会 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,降低预期寿命调味料

在50岁时调味料,和从不/很少在食物中添加盐的人相比,那些频繁向食物中加盐的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降低1.50年,男性则平均降低2.3年[2]!

“吃得越咸,走得越早”,并没有吓人调味料

此外,盐吃多了,会直接损伤胃黏膜,增加胃炎和胃癌的风险调味料。同时增加钙的流失,导致或者加重骨质疏松[3]。

对于肾脏来说,过多的盐分摄入,也会增加患肾结石和肾病的风险[4]调味料

此外,盐吃多了,还会变丑—— “盐值”高了,“颜值”就会降低调味料

这是因为,吃盐多了,会造成水钠潴留,增加肾脏的负担,导致身体浮肿,而且难以消除调味料

况且调味料,高盐食物往往也同时“达标”高油和高糖,三箭齐发,不仅让人变胖,还容易导致 黑素沉积,导致肤暗沉、脸上长斑!

2016年版的《居民膳食指南》,建议成年人每天吃盐不超过6克调味料

而在最新的2022年版中,该指南已经把这个标准调整为 “不超过5克”[5],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保持一致[6]调味料

《居民膳食指南(2022年版)》推荐的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(单位:克)

但人每天吃下去多少盐呢?——超过10克[7]调味料

我国是世界上一个80%的人每天吃盐量超过12.5克的国家[7]调味料

为了真的实现“减盐”,预防控制中心在六个省 (青海、河北、黑龙江、四川、江西以及湖南)开展了一项“减盐干预研究”调味料

《家庭烹饪干预减盐效果的聚类随机对照试验》

研究在每个省份选取了10个条件相似的社区,每个社区选择13个家庭,每个家庭有2位成员参与调味料

而这2位家庭成员中, 1位必须是家中的“掌勺大厨”——决定着全家的“盐值”水平; 另1位则必须经常在家里吃饭(每周至少4顿)调味料

研究为期12个月,涉及1400人调味料。通过一系列措施,使“干预组” (也就是减盐组)比“对照组”每人每天少吃1克盐[8]。

千万不要小看这1克盐调味料

结果显示,干预组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对照组下降了2.0和1.1mmHg调味料。这可以将 脑卒中 (中风)的发生风险降低5.2%,将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降低3.2%!

研究者认为调味料,如果全国都能做到每人每天少吃1克盐,那么 每年都将减少30余万相关病例!

想少吃一点盐,说难也不难调味料

除了做饭时少放一点盐、尽量主动少吃含盐量高的菜肴和零食外调味料,还有下面这些小技巧帮你“降低盐值”[9]:

● 做饭时调味料,晚点放盐——在烧至八九分熟或临关火之前再放盐,或用低钠盐;

● 遇到油盐比较重的菜调味料,用 白开水涮一涮再吃;

● 如果仅仅为了提鲜调味料,可以 尝试其他调味品:比如蒜、洋葱、柠檬汁、胡椒等;

● 多吃一些 富含钾的蔬菜(如菠菜、豌豆、芹菜、香菜、甘蓝、空心菜、莴笋、番茄、香菇等)和水果(如香蕉、苹果、李子、桃子、柚子、荔枝、柑橘、猕猴桃等)调味料

● 重口味的人,每周可以尝试1至2顿 “无盐饮食”,比如不添加酱料的沙拉轻食等调味料

快快告诉亲朋好友们调味料,别再“重口味”啦!

审核专家:马跃青

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

参考文献

2.Hao Ma, Qiaochu Xue, Xuan Wang, et al.Adding salt to foods and hazard of premature mortality. European Heart Journal. 2022;43(30):2878–2888.

3.D’Elia, Lanfranco, Rossi G , Ippolito R ,et al.Habitual salt intake and risk of gastric cancer: A meta-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[J].Clinical Nutrition, 2012, 31(4):489-498.DOI:10.1016/j.clnu.2012.01.003.

5.ht://dg.cnsoc.org/article/04/ApX3_ozGTmSoqQaFFh5z_Q.html

6.hts://

7.Hipgrave, David B., et al.Salt and sodium intake in China.Jama .7 (2016): 703-705.

9.hts://

*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

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。联系邮箱:835971066@qq.com

本文链接:http://xindan666.com/post/207.html
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