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添加标签禁令冲击食品行业:调味品、饮料、休闲食品面临洗牌:调味品

2025年3月27日,国家卫健委与市场监管联合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,其中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禁止使用“不添加”“零添加”等宣传用语调味品 。这一政策直接冲击以“零添加”为卖点的调味品、饮料及休闲食品行业。千禾味业、海天味业等上市公司的产品包装及营销策略面临调整,部分品牌市值已出现明显波动,行业洗牌或将加速。

"零添加"标签禁令冲击食品行业:调味品、饮料、休闲食品面临洗牌:调味品

调味品行业首当其冲:千禾味业股价大幅下跌

调味品是“零添加”概念渗透最深的领域调味品 。根据新规要求,以“零添加”为核心卖点的企业需在两年过渡期内完成包装及宣传调整。千禾味业作为行业,其主打产品“千禾0”系列酱油已卷入争议。2024年3月,《消费者报道》送检的13款零添加酱油中,千禾产品被检测出镉元素,导致股价大幅下跌,截至3月27日,市值118.05亿。尽管公司解释称镉源自原材料且符合国标,但“千禾0”商标与“零添加”概念的关联性仍引发消费者质疑。

数据显示,千禾味业2023年营收32.07亿元,净利润5.3亿元,其中“零添加”产品贡献超六成收入调味品 。新规实施后,千禾味业发表声明:“公司十分支持新规的落地,我们相信新规将进一步规范行业的管理。新规过渡期2年,我们会尽快按新规要求执行。”这意味着公司需投入资金更换包装、调整广告投放策略,短期内成本压力或将加剧。

海天味业虽回应称其“0添加酱油”符合国标,但未明确是否修改标签调味品 。行业分析认为,调味品企业依赖“零添加”差异化竞争的策略将失效,市场集中度或进一步向龙头倾斜。

饮料行业信任重构:含糖饮料宣传口径收紧

饮料行业是“零添加”标签滥用的重灾区调味品 。以果汁为例,部分产品标注“不添加蔗糖”,但实际含有果糖、葡萄糖等成分,易使消费者误判含糖量。新规实施后,此类模糊宣传将被禁止,企业需明确标示糖分来源及含量。对于含糖饮料企业而言,如何在不使用“零添加”话术的情况下传递健康属性成为难题。

功能饮料与植物基饮品受影响显著调味品 。例如,东鹏饮料推出的“乌龙上茶”系列产品明确标注为0糖、0脂肪、0卡路里、0香精、0防腐剂,以此为卖点,新规出来后,也可能会面临调整。此外,元气森林等主打“0糖0卡”的品牌虽未直接使用“零添加”标签,但其宣传话术也可能面临更严格的审查。

数据表明,2024年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,年增长率超15%调味品 。新规落地后,行业竞争焦点将从营销概念转向配方创新。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,通过真实成分而非宣传话术建立消费者信任,这对企业的技术储备提出更高要求。

休闲食品行业:健康标签需重新校准

休闲食品企业普遍使用“零添加防腐剂”“零反式脂肪酸”等标签吸引消费者调味品 。新规推行后,品牌需通过成分表、营养标签等更透明的方式传递信息。以三只松鼠、良品铺子为例,其坚果、肉脯等产品此前多标注“0添加”,未来也面临调整包装设计。

烘焙与糖果细分市场冲击尤甚调味品 。例如,部分糕点品牌宣称“不添加人造素”,但实际使用天然素(如焦糖),新规实施后需删除相关标注,可能导致产品在货架上的辨识度下降。此外,盐津铺子等主打健康零食的企业,需重新设计产品卖点,转向“低钠”“高纤维”等合规表述。

行业数据显示,2024年休闲食品市场规模达1.2万亿元,其中健康类产品占比超30%调味品 。新规或倒逼企业优化供应链,例如采用更先进的杀菌技术替代防腐剂,或开发清洁标签配方。长期来看,具备原料溯源与生产工艺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市场空间。

来源:金融界

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。联系邮箱:835971066@qq.com

本文链接:http://xindan666.com/post/157.html

友情链接: